本报济宁9月7日讯(记者 刘传伏)连日来,全市上下万众一心,同舟共济,与时间赛跑,与疫情决战。市交通系统统筹做好物资运输保障,全市交通网络畅通,物资运输顺畅。市卫生疾控系统加强心理疏导,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。
目前,我市正处于物资保供的关键时期,各类生活物资、应急物资、重点生产物资运输企业运行状况,人民群众比较关心。对此,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运恒告诉记者,疫情发生后,我市在做好交通联防联控工作的同时,统筹做好物资运输保障工作。提高了查验服务点通行效率。各公路(水路)查验服务点对运输重点物资、生活物资、应急物资的车辆,进行测温、扫场所码,检查“健康码、行程卡、重点物资车辆通行证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”,符合要求的,快查快放行。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、服务区都设有核酸采样点,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,司乘人员核酸证明超过48小时的,采取“即采即走即追+人员闭环管理”政策,实行动态追踪机制。对从事跨省、市重点物资运输的车辆,应按规定提前两天报备。没有提前报备的,指导货车驾驶员现场报备,防止出现货运车辆滞留。高效落实通行证制度。对于各类重点物资车辆,可通过关注“山东省交通运输厅”“山东交警”微信公众号,网上申请办理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》,也可向市、县联防联控机制申请办理。严格落实货物运输中转。对来自或途经停留疫情流行地区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跨省、市运输车辆,抵达目的地后在指定的定点货物堆场(或货物中转站)闭环接驳。我市21处货物堆场(或中转站),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优先保障重点物资、应急物资、生活物资运输中转。公布保通保畅电话。我市保通保畅电话0537—2906089,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,解答咨询,及时解决问题,严格执行“即接即办即销”,全力服务保通保畅工作。
集中隔离或居家人员,活动空间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,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,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心理压力,因此出现焦虑、恐惧、失眠等情况。此类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疏导?有哪些自我调适的方法来保障心理健康?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、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崔涛提醒:对于这些情况,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。一方面可以拨打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援助热线(0537-3165837,0537-12355),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;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自我调适的方式进行调节。自我调适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:一是理性获取权威疫情资讯。要信任和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,掌握科学防护知识,理解隔离或居家的重要意义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。二是保持生活作息规律。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心理健康的基石,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、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,以规律生活保障身体免疫力发挥良好作用。三是积极寻求支持,保持人际互动。虽被隔离观察或者居家,但不意味着与他人关系也要“被隔离”。可以用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亲友的交流,这也是释放、舒缓情绪一种很好的方式。